当下,苹果正不断扩大其在印度的业务。
就在4月,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刚刚访问印度,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,希望在该国扩大生产规模和智能手机销量。苹果计划到2025年在印度生产四分之一的iPhone,到2027年生产一半。
尽管苹果不断加码在印度投资,但它的代工伙伴却表示,吃不消了。
据印度《印度商业在线》(The Hindu Business Line)报道,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,纬创(Wistron)计划全面撤出印度市场,并向印度国家公司法法庭、公司注册处等机构提出一年内解散其在印度业务。
纬创是第一家在印度生产iPhone的公司,在印度经营超过15年,曾为苹果公司生产过iPhone SE等机型。
印度媒体表示,纬创退出后,本土巨头塔塔集团将收购纬创在印度的工厂,承担其在印的生产任务。
截至目前,纬创方面对此消息表示不予置评。
△ 图源:纬创官网
赚不到钱
纬创的工厂位于印度“硅谷”班加罗尔以东50公里处,面积约有20多万平方米。厂内有8条iPhone生产线,超过上万名员工,包括数千名工程师,是苹果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。
在印度苦心经营15年纬创,为何甘心就这么离开?
知情人士透露,主要原因还是在于,纬创在印度制造iPhone的利润太少,根本赚不到什么钱。
上述人士还对媒体表示,纬创也曾试图与苹果谈判,希望提高利润,但由于其与苹果另外两大代工伙伴富士康、和硕相比,规模和影响力都相对小一些,因此苹果公司的态度始终强硬。最终,纬创只能作罢,干脆退出印度。
一位熟悉纬创的商人也对媒体表示,现在,在印度代工生产苹果手机,利润不高还吃力不讨好,必须承担劳动管理风险及偏高进口关税。
“纬创若能带着资金离开,也算是安全离场了。”这位商人说。
被迫退出的纬创只能寻找别的商业机会,而富士康与和硕将继续留在印度为苹果代工生产iPhone,并逐步扩大产能。
水土不服
退出印度的决定,并不是纬创的“拍脑袋决定”,该公司在印度曾屡屡遭遇水土不服。
早在2020年12月,纬创在印度的装配工厂就遭遇了劳资纷争:2000多名工人砸毁厂内生产线设备以及车辆,数千台iPhone新手机被窃走,损失高达712万美元,严重打乱了纬创的业务。
这些参与纷争的工人们声称,他们的工资比招聘时承诺的要低。
△ 纬创在印度的工厂门口(图源:社交媒体)
这起事件引起了印度政府和苹果公司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调查。调查结果显示,纬创确实存在严重的劳动法违规行为,包括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。苹果公司随后暂停了与纬创的合作,并将其列为观察对象。
如今,纬创离开在即,印度本土商业巨头塔塔集团已计划接手。
据印度媒体透露,塔塔正在购买纬创的iPhone工厂,为iPhone 15的组装做准备。虽然交易还未完全达成,但塔塔集团的高管已经在关键岗位上任职,相关工作人员也已经参与前期的管理和行政工作了。
印度《经济时报》认为,塔塔集团收购纬创的iPhone工厂,是其长期目标的一部分。塔塔集团希望借助纬创的技术与现有设备,让自己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和半导体的集成供货商。
虽然换了本土老板,但苹果的印度制造之路并没有预期般顺利。
印度媒体透露,在纬创被收购的工厂,目前负责培训的工程师仍然是从中国和美国引进,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地的工作文化,而且招聘和监工都存在困难。
印度媒体也承认,塔塔集团的手机组装业务,只有10%-15%的零组件、原物料是来自印度,其他多是从中国进口。即便在印度组装好,这些半成品还要运回中国做“最后整机组装测试包装(FATP)”,离“端到端(end-to-end)”组装能力,还有相当一段距离。
△ 图源:社交媒体
那些退出印度的公司
除了纬创,近年来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,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顾虑退出印度。
2017年,通用汽车旗下品牌雪佛兰宣布退出印度市场,原因是该公司在印度市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无法期待取得与投资相符的利益。
两年后的2019年,福特汽车也宣布退出印度市场,称其在该国的业务不可持续。福特印度公司负责人当时表示:“多年的亏损,持续的行业产能过剩,以及印度汽车市场缺乏增长预期,导致了退出的结果”。
到了2022年,中国手机品牌荣耀宣布退出印度市场。
此外,包括瑞士建材公司豪瑞、苏格兰皇家银行、摩托车企业哈雷戴维森、美国花旗银行在内的外资企业均宣布了裁员或离开印度的计划。
印度公司事务部国务部长拉奥·辛格表示,截至2022年7月27日,在印度注册的5079家跨国公司,已经有1777家“跑路”了。
超过三成的跨国公司“逃离”,让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(FDI)总额连年下降。
2022年6月9日,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(UNCTAD)发布的《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》显示,印度制造的成效并没有印度官方说得那么显著。印度从2019年至2021年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却呈下降趋势——从2019年的510亿美元、2020年的640亿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450亿美元。
印度渴望外资,但这些数据都不够理想。
对此,印度多家媒体分析认为,是两个因素造成了外企撤离:一是跨国企业自身原因,未能适应印度市场;二是印度的营商环境不利于跨国企业,包括土地、法规、管理和关税壁垒等等。
对于诸多跨国企业来说,虽然印度实施了结构性经济改革,并着手优化营商环境,但这里“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经商之地”。